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乱世·枭雄:我的一篇被卓望通讯发表的博文

乱世·枭雄

——现阶段的移动应用市场环境评述及创业建议


从Google Android的千万美元奖励诱惑到KPCB(Google早期的投资商)针对iPhone第三方应用开发的1亿美金专项风险基金——iFund,都戏剧性地暴露了这些国际巨头对基于其平台而开发的"应用服务"的热切期待,因为没有应用服务的"平台"就像没有商店的商场,

KPCB创始人John Doerr笑称,1亿美元绝对足够成立四家Google,这已经是一种讯号,表示资本市场认为下一个Google将会出自"移动应用服务"行业!

开发环境:

当 然Google Android和iPhone(Mac)只是诸多手机应用开发平台中的两个分支,其他平台还包括Symbian、Windows Mobile、Kjava、Brew、Linux、Palm、Blackberry甚至MTK、展讯、NXP、Infineon等功能手机平台或者以沃勤(Vogins)为 代表的基于封闭功能手机平台而衍生出的"应用开发中间件平台"。

开发环境繁多体现了行业的充分竞争,这可能是很多人期待的场面,至少不需要 像PC一样被微软的Windows垄断。可带来的问题也毋庸置疑,如果你想在移动领域称王称霸,那你就不得不尽最大努力将产品移植到绝大部分的平 台上。这确实是个不小的门槛,以至于绝大部分手机应用开发商最终选择了优先基于相对最为普及的Kjava来开发应用,而即便是Kjava在不同品牌机器上 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这时AP(Application Provider)们又一次权衡并选择了优先适配用户群最大的Nokia手机。


天生缺陷:

选定了优先的平台和机型后,就要考虑产品的UI设计了。这个时候,AP们又不得不面临诸多手机与生俱来的缺陷:

      1.      运算太慢
      2.      屏幕太小
      3.      输入太烦
      4.      存储太小
      5.      流量太贵
      6.      网速太慢

这对开发者是个极大的挑战,要尽可能让软件包很小、界面简洁清晰、不需要太多交互、不需要太对本地存储、不需要太多网络交互、交互的过程对数据压缩并加密、将海量运算的部分交给服务器进行……

所有的这些"局限"促使开发者们在多个领域一次又一次突破门槛,取得进展。但是即便到了2008年的今天,整体局面还是不太乐观。随着网络的升级,终端的变革,移动应用市场到底是个Niche market还是Rich market应该会有个结论。

用户定位:

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用户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移动应用创业公司的整体走向,公司结构,技术架构,员工素质甚至Logo的颜色,办公室的选择等。

明白你的用户在哪里非常关键!

目前,从业人员喜欢按照"高端"、"低端"、"商务"、"娱乐"来粗略划分用户群,而从市场发展来看,大部分移动应用都还是针对"低端用户"设计的。更有人明确地描述:"我们的用户就是以手机上网为主,甚至没有电脑的人群",这部分用户集中在移动互联网相对发达的广东省。还有人形象地把这些用户描述为:学生、蓝领、军人、民工。

之所以目前针对商务人士设计的移动应用产品较少也是有原因的:

      1.      他们大部分时间比较忙
      2.      他们虽然有钱,但是消费理智
      3.      他们即便空闲的时候,也有丰富的娱乐方式可供选择(打球、K歌、饭局、上网)
      4.      他们对产品品质要求较高,加上普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投诉起来毫不含糊!

这就是AP们尽量回避商务应用的主要原因,相对于这些高端人群来讲,所谓的低端用户倒真是优质:

      1.      他们大部分时间比较闲
      2.      他们虽然没钱,但是容易冲动消费,尤其是小额消费
      3.      他们即便忙碌的时候(比如上课),也喜欢自作聪明地干点别的
      4.      他们空闲的时候,也无法用PC上网(家长管理,军队纪律,经济条件等)
      5.      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加上社会地位不高,所以对产品开发及运营的要求很低
      6.      他们的社交活动范围较小,不管在哪里都容易形成一个"社区"

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移动应用主流用户还是这些所谓的学生,蓝领们。(其实民工用户并不多)

推广渠道:

知道了谁是用户,就应该比较清楚如何到达这些用户了。一般的手段有:

      1.      通过现有的WAP站点推广(按效果付费,像Madhouse这样的)
      2.      通过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或者百宝箱(Java)推广
      3.      跟别的非竞争WAP站点交换链接(相当于交换用户)
      4.      通过较高流量的个人WAP站点推广
      5.      比较流氓的还有WAP Push,配合"暧昧的文字"引诱你"上当"
      6.      通过WEB网站的模式推广(侧重于中高端用户的产品)
      7.      花钱砸打广告(比如空中网)

现有的很多Free WAP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在自己的WAP页面安插各种广告Banner,甚至在正文的地方插入"赞助商"链接,配以清凉图片或者露骨字眼来吸引点击。当你了解他的目标用户的时候,也就自然对这种做法"表示理解"了。

盈利模式:

这是所有人最关注的问题:怎么赚钱?

传统的盈利模式是:谁用谁买单!

而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逻辑是:"流量就是金钱!"

到底在移动互联网,什么样的盈利模式最为推崇?其实,这个问题才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乐趣"的所在,因为大家都在期待一次"商业模式的革新";Google成功源自他的"商业模式的革新",通过它的Adsense 广告平台,将搜索框带来的巨大流量转换为企业主支付的巨大广告费。而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这样的革新产生,直接复制互联网的Google模式也行不通,那么没有机会的地方就是机会!

目前的很多"纯移动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在烧钱,烧天使投资的钱,烧风险投资的钱;也有少部分开始产生收入,但还没有实现盈利;这些有收入的公司,大概的收入来自:

      1.      产品本身只有收费版——移动梦网的Java应用——乐游
      2.      产品分免费版(基本功能)和收费版(高级功能)——尚邮的Push mail产品
      3.      产品本身免费,但是预置到手机厂家而获得授权费——点讯梅花输入法
      4.      免费社区模式,通过在线休闲游戏或虚拟道具盈利——天下网、3G泡泡
      5.      产品免费并独立运营,但是通过核心技术做一些行业应用而赚钱支撑——贝多、MyTT
      6.      针对垂直行业的定制化应用,由行业客户付费——上海蓝卓的移动校园
      7.      传统SP业务,用户付费——图片、铃声、短信订阅、彩信订阅等
      8.      通过成为其他产品的广告渠道而收费——UCweb浏览器,3G门户等Free WAP
      9.      移动应用开发及运营中间件平台,预置到手机中,通过集成的业务运营分成——沃勤

盈利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自己之别,在公司发展初期,我个人倾向第二种模式,因为用户的付费意愿度直接反映了你的产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等到用户群基数足够大的时候,我推荐通过社区虚拟道具及互动游戏等实现盈利(这个在互联网上证明过)。

最佩服的还是沃勤这样的应用平台,他本身并不提供应用,但是基于其平台开发并集成的第三方应用都将为他贡献收入,充分调动了广大开发者的创造力,而自己专注做好这个开发及应用平台,服务好直接客户——手机厂家。沃勤的模式跟Facebook的模式有点接近,都是在积极借用广大开发者的创造力;不同之处在于Facebook掌握的是直接的用户,而沃勤掌握的是手机品牌商客户,沃勤的客户才分别掌握了自己的用户。如果天下网等WAP社区在将来某一天开放基于其用户群的应用开发接口,那么势必在WAP领域形成一股移动应用创新的潮流,但前提是WAP要演进到支持AJAX或者Flash Lite等,否则目前的技术架构极大地限制了创新的空间,这也是他们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吧。

竞争环境:

当一个产品取得了用户认可或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收入的时候,创业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建立竞争门槛,把后来者尤其是拥有资金和用户群实力的巨头们挡在门外?

这是个非常辣手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造就了目前移动应用(包括互联网)行业的不良创业环境。巨头无处不在,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无法拒绝"复制",或者没有进入壁垒,那先行者就很容易成为先烈。以互联网为例,联众是最早做在线棋牌游戏的老牌公司;但现在其业务收入跟后来居上的QQ游戏简直无法相比;

事实证明,社区性质的网站相对不太容易被复制(但并不意味着社区网站就能独立生存下去),所以目前创业的各种新产品都不同程度带有"社区"属性,相片、视频、阅读等统统打上了社区的标签,希望增加业务黏度,提高用户"转网"门槛。谁拥有较高的用户黏度,谁就是竞争中的主导者。

这样的竞争环境确实不利于鼓励创新,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创业者,都是经历了多次大浪淘沙的胜者;他们选择了自己擅长的事情,投入资金和精力,持之以恒,所向披靡,最后"剩"者为王。

运营商竞合:

中国的运营商角色非常特别,在一定时期内(尤其是早期),他是行业发展的催化剂,运营商和广大的增值服务提供商(SP)主要是合作关系。为了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运营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品牌形象"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因为在早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从零开始,连规则都是零,所以SP们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技术漏洞、法规漏洞、用户心理漏洞),不顾一切后果"做收入","做用户",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整个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畸形"快速发展,虽然期间运营商一次一次出台政策管制,但顽强的SP永远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8年后的今天,能继续做SP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到了中后期,由于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整体形象被早期的SP群狼们严重破坏(透支),运营商被动出击,整顿行业,从一个放任的极端过渡到了另外一个严管的极端,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诸多SP创业人员一度转行,有的做新媒体、有的被挤到上游做专业CP、有的转行做技术提供商、有的转行做纯互联网公司、甚至有人开始涉足传统行业……

不过,最需要感谢的还是VC们,没有VC大量风险资金的投入和鼓励,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还要倒退五年,而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行业GDP,也有50%是行业自消费的虚假繁荣。不管怎么样,豪赌明天的资本家们,让这个行业看起来没那么差,为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贡献了精神和金钱双重力量,再次感谢一下!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移动运营商们的策略已经比较明朗,基础业务、核心增值业务(社区、即时通信、邮箱等)还是以运营商为主,谁要是自己单干,就不会有好结果;SP将会大面积消亡,掌握核心资源和内容生产能力的CP倒是获得了更多的谈判筹码;没有内容资源的移动应用服务商,都开始从技术和用户两方面入手寻找自己的立足点,跟移动运营商既竞争又合作(小竞争,大合作)。

行业交流:

这个行业依然很特别:

         1. 没有特别成熟的商业模式——迷茫
         2. 运营商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3. 风险投资的感性和理性——矛盾
         4. 用户的低层次和免费心态——无奈
         5. 国际移动互联网的蓬勃——羡慕
         6. 从业人员信息交互的贫乏——闭塞
         7. 创业团队之间的无序竞争——内耗

这个行业需要一些组织,通过行业间的充分交流、良性互动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分享,激发商业灵感,互相支持勉励,促进产业合作,走出困惑迷茫,携手风雨同担,共同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最为活跃的是全球化的Mobile Monday(法国电信赞助)和本土化的Mobile2.0 Private Salon(非赢利,无赞助,对会员级别有要求的相对高端封闭式论坛),大家可以Google搜索一下。

畅想未来:

不管今天如何,明天一定是美好的,我相信大部分创业者都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手机+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今日之电能、电脑、互联网……不管路途有多难,我们相信风雨过后就有彩虹,我们相信黑夜之后就是黎明,我们相信追逐胜利的过程是痛苦的,这个痛苦的过程才是最值得体验的,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之旅!

Leo Wang
Founder of M2VENTURE
www.m2venture.com
———————————————————————————
+86 13816695448 | +852 68771444 (HK)
Leo.Wang@m2venture.com
Betashow2006@gmail.com (MSN/GMAIL/GTALK)
Blog: Http://betashow.blogbus.com
Profile: Http://betashow.wealink.com
Profile: Http://www.linkedin.com/in/touchsky2003
长寿路137号,财富时代大厦316室(与陕西北路交叉,中国移动正对面)
————————————————————————————

没有评论: